赶马调是一首汉族的叙事长歌,起源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宾川县宾居一带。当时的宾川县干旱少雨,生长在这里的人民群众经常受到干旱的威胁,再加上封建地主的剥削,生活十分穷困。一对刚成婚的青年夫妇,丈夫为了偿还结婚所欠下的债务,不得不离别新婚的妻子和年迈的父母,约着九个同伴,赶着马匹到遥远的德宏、版纳一带赶马做生意。常年奔走在坎坷漫长而又孤寂的山道上,伴着他们的只有马铃声、马蹄声、鸟语声和呼啸的山...
钟英傈僳族能歌善舞,其主要舞蹈是“嘎期”,也就是俗称的 "打跳"。他们有"葫芦笙一响脚板痒"之说。葫芦笙是由长柄葫芦和长短不等的竹管构成,有五管、六管两种,管上有竹簧片和洞孔,笙调清雅有韵。和竹笛一起演奏,节奏性很强,跳舞一般分阶段进行,起步时为便于统一,先吹慢节曲调,等到数圈人步调已一致,便吹起快节奏舞曲,数百上千的人随着强的节律整齐起舞,粗矿豪放,蔚为壮观。图:观远
萂村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大营镇境内,全村1402户,5769人。人均耕地面积1.7亩,人均收入1306元(2004年)。萂村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是一个家家藏书、户户种花的村庄,历史上出过不少名人,还是南诏贵族大义宁国主杨干贞的故里。萂村风光秀丽,文物古迹众多。各个自然村古建筑的装饰多绘画雕塑,寺庙多绘龙、凤、狮、虎,民居一般绘南瓜龙花。斗拱重叠、屋角飞翘,具有浓厚的白族风格。萂村民居现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