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古
文献
下载

2021

08-15

中国的南方宗教,最早是从印度经过云南,面向四川,长江流域传播的。云南就像一条纽带连接着印度和中国长江流域的佛教传播。佛教最初传入云南,是经过以下途径:天竺道,吐蕃道,蜀道,黔中道,交趾道。其中的天竺道和吐蕃道是由外部传入云南;蜀道,黔中道,交趾道是属于内地通道。天竺道,又称蜀身毒道,早期把大乘密教传入云南,晚期传入云南的是南传上座部宗教。此通道是从古印度出发,途经缅甸而传入。这条通道是对云南...

2021

08-15

佛教从唐代开始,分别由中原内地,印度、缅甸、西藏等多条线路传入南诏、大理国境内,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佛教不可避免地要与历代南诏、大理国国王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佛教自传入大理地区后,得到了南诏、大理国王的扶持,他们之所以扶持佛教,是因为佛教以息心去欲、清净善性为劝世宗义,能有助于南诏、大理国统治者宁邦御民的治国方略。大理国国王段智兴,是大理国段氏第18代国王,宋孝宗...

2021

08-15

云南南诏、大理政权利用佛教进行自我神话,加强统治的做法是一脉相承的,特别是大理时期还形成了成熟的“在家僧制”即僧侣贵族世家制度。在家僧制合法性来源于南诏王子出家的传说,相传天竺的观音大士来南诏传法,王子等数千贵族子弟都要求出家为僧,造成统治阶级内部继承上的恐慌,于是国王下令“仿乾竺婆罗僧,求佛而在家者也”,设立“在家僧制”(《故正直恭谦和尚墓碑铭并叙》)。贵族子弟一旦成为在家僧,不但继承原有...

2021

08-15

南诏( 737—902)与大理(937—1253)国是唐宋时期我国西南地区先后建立的两个一脉相承的民族政权。南诏的版图包括现今云南省全境、贵州、四川、西藏之一部,以及越南、缅甸的部分地方。公元9世纪下半叶是南诏的全盛时期,成为当时的世界强国。大理国的文化繁荣,从公元8到12世纪的数百年间,大理古城一直是东南亚地区的第一大古都。在南诏大理国的周边,有吐蕃、唐朝、宋朝,以及位于今天缅甸的骠国、蒲...

2021

08-15

宝丰古称雒马、雒马井、金泉井,为云龙八大盐井之一。宝丰位于县城之南,沘江下游河谷地带。2011年末,全乡总人口18145人,居住着汉、白、彝、傣、傈僳、阿昌、纳西等8个民族宝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文墨之邦”之美誉。1986年在下科浪村出土了汉代的青铜剑和青铜斧,明清共出三进士、八举人、六十九贡生,民国时期,走出了云南教育先驱、东陆大学(云南大学前身)首任校长董泽。宝丰是艺术的殿堂,...

2021

08-15

崇圣寺塔屹立于大理古城北门外1.5公里的苍山中和峰下,背靠苍山,面临洱海。为唐代建立的古塔。作为中国西南古代最宏伟壮丽的建筑物之一,这座塔是大理古代悠久灿烂文化的象征。1961年3月,此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关于此塔的建立年代,元、明以来一直有分歧,有唐贞观年、唐开元年和唐开成年诸种观点。本文根据近年发现的有关文献,以及古代文物资料和碳十四测年数据,认为崇圣寺塔应建于...

2021

08-15

云南剑川石窟位于大理市北100公里,分为沙登箐、石钟山、狮子关三个区域,石钟山石窟建造年代大约在南诏晚期至大理国晚期,以第六窟的造像内容最为丰富,也是规模最大的一窟。第六窟高4米、长11.63米,又称为“八大明王堂”、“明王堂”。洞窟为仿木结构,刻檐三重,有角替,六柱将全窟分为五龛。内塑中央以触地印如来与二比丘侍者,及其左右各四身的八忿怒明王、毗沙门天、四臂大黑天的十三尊造像。断代在南诏晚期...

2021

08-15

《南诏图传》与《白国因由》的内容,从“梵僧七化”到“观音十八化”,讲的都是观音幻化的故事。两者内容有同有异,将其进行比较是很有意思的。而从比较研究的角度看,也不无益处。本文试图在比较的基础上,对这两部作品作一些分析和阐释。首先,须要说明的是,所谓的《南诏图传》,这是后人所起的名称。原画并无标题称名,过去,根据画作上“中兴二年”的题记,有的称之为《南诏中兴二年画卷》,《南诏中兴画卷》,《南诏图...

2021

08-15

鸡足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名山,因其是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迦叶尊者的道场,故在中国佛教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鸡足山古名青巅山、九曲山、九曲崖,因前列三趾,后拖一岭,故名鸡足山。据范承勋《鸡足山志》记载,相传唐代有古和尚小澄和不知名二僧结庵其上;宋代有慈济和尚“常在洱海东北,青巅山峻石上礼迦叶,日课百拜”;元代有源空、普通、本源等僧,已有开山立寺的记载,并明确记载普通是禅宗僧人。明初《白古通记》称...

2021

08-15

前言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西南六朝古都大理与南诏大理国。纵观中国四千年的王朝史,从夏朝开始,无论是中原王朝的都城,还是少数民族王朝的都城,还是东周列国诸侯国的都城,大大小小有213座。那么一谈起都城和古都,大家不禁会想起西安、洛阳、南京、郑州、安阳、开封、杭州等中原王朝的八大古都,还有齐国之临淄、鲁国之曲阜、赵国之邯郸等著名的诸侯国的都城,但是人们往往遗忘了那些对当时中华历史有重大的推进作用,...

2021

08-15

一、引言印度佛教故事随着佛典的翻译而大量进入中国[1],阿育王故事是其中之一。阿育王(Aśoka,公元前268-232年在位)是中印度摩羯陀国(Magadha)孔雀王朝(Maurya)的第三世君主,其生平和崇佛弘法事迹主要见载于西晋安法钦译《阿育王传》、萧梁僧伽婆罗译《阿育王经》、苻秦昙摩难提译《阿育王息坏目因缘经》、元魏吉迦夜共昙曜译《付法藏因缘传》等教史经典中,多呈现为传记的文本形态;除...

2021

08-15

唐朝初年即开始经营西南边疆,贞观末年其影响已经到达洱海地区。公元664年,唐朝于今云南姚安建“姚州都督府”,象征着对这一地区的统治正式建立。而吐蕃于670年前后灭掉青海的吐谷浑后,也加强了向西南边疆发展的力度。据汉文史籍记载,吐蕃至迟在680年已经征服西洱河诸蛮,包括浪穹州蛮、姚州蛮等亦附于吐蕃①。就在吐蕃向滇西北发展的同时,南诏在“西洱河”地区兴起,逐步成为吐蕃与滇西北少数民族关系中的主要...

2021

08-15

《南诏图传》是研究南诏早期宗教史最宝贵的资料。本文对其中的“文字卷”考证后认为,早在唐高宗中期,就有婆罗门教的湿婆派传入乌蛮;大乘佛教也在武则天时期传入景东至西双版纳地区。婆罗门教与大乘佛教经过了长期融和的过程。所谓“建国观音”实即婆罗门教徒,“大封民”即大梵天之异译。《南诏图传》又称《中兴图传》,今存日本京都有邻馆中。它分两个长卷,即《图画卷》及《文字卷》。1963年,李霖灿先生著《南诏大...

2021

08-15

云南大理各个白族村寨都有自己的保护神,称为“本主”。这些本主的来历、神通及各种逸事,都以口头传说的方式传承。其中,洱源、剑川等县流传的《大黑天神》,是一个十分著名的神话:玉皇大帝偏听巡天神的谎报,派天神到人间散布瘟疫,天神来到大理,看见人们辛勤耕织,善良纯朴,不忍心加以毒害。但又无法返回天宫复命,两难之间,他决定舍身救民。他把满瓶瘟药吞下,脸和身上都变黑了,瘟毒发作而死。天下的蛇知道后,都来...

2021

08-15

村落社会空间日常秩序建构是多方互动与互构过程,傩仪在场的村落空间生产建构出结构不断变迁的日常秩序,变迁反应傩仪与村落空间内多重力量间的博弈与整合。一旦村落社会规则被看作规训体系,乡土社会内生性群己关系、社会互动所遵从的规则就被看作社会秩序与权威认同基础。当研究关注村落社会现象的衍生,就肯定了本土规则下社会行动对信仰组合的去圣化,其中包含“傩”等与文本知识不同立体化地方性知识。傩以重复展演和活...

2021

08-15

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伴随着民族平等政策的推行和各少数民族地位的日益提高,少数民族创造、传承和享有的文学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少数民族文学文本的搜集、整理、研究工作不断推进的同时,更好地审视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学的关系、认识少数民族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格局中的位置也成为学界的共识。进入21世纪,构建中华多民族文学史的呼声越来越高,对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历史、路径和特色的学理审视成为必然需要...

2021

08-15

《黄氏女对金刚经》(以下简称《黄氏女》)在白族文学史上并不是思想与艺术最出色的民间叙事诗篇,却以其在民间流传广远而引人注目。从《白族文学史》、《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到《白族文学史略》等书,都给予了评介。笔者在1985年发表的《多侧面扩展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一文中也从比较研究的角度提到这部作品。当时因材料不足,未能撰写专文。经过这些年有意或无意间的搜求积累,手头关于《黄氏女》的各族古今异文己有了...

2021

08-15

白族文化是唐中叶至两宋以洱海流域为中心的南诏和大理两个地方政权时期形成的地域文化。大理白族文化所以能在诸多的民族文化中独树一帜。与云南历史长远的古道文化紧密相关。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有蜀身毒道以及后来的茶马古道,两千多年来,这条古道从未间断,成为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诸国文化交往的最主要通道。大理恰恰处于古道交汇点,围绕这条古道所演绎的一系列历史事件都和大理地区有密切联系。古道涵容着流动的...

2021

08-15

大理国十帝出家,在这个人类文明期,是空前的。《大理古轶书钞》、《僰古通记》、《滇释传》等诸多文献零散记载,今辑录如下: 顶礼佛陀,顶礼僧宝。文经皇帝护国法师宏修宏修法师,大理国文经皇帝段思英,文武皇帝段思平之子,母杨桂仙,通紫宫妙法,习文善武,为思平钟爱。夫人善卜,生思英,生时梦观音领一僧入室,悟而生思英。思英少年贪玩,烦于习文尚武。思平薨,继位为帝。登基日,天晦暗。叔思良曰:“君不像君,日...

NaN

NaN-NaN

已经到底了~

2021

08-15

世祖平雲南碑世祖平雲南碑(上一行)翰林院臣程文海撰(下一行)國家繼天立極,日月所照,罔有內外。雲南,秦漢郡(上二行)縣也,負險弗庭。乃(上三行)憲廟踐祚之二年,歲在壬子,我(上四行)世祖聖德神功文武(上五行)皇帝以介弟親王之重,授鉞專征。秋九月出師,冬十(上六行)二月濟河。明年春,歷鹽夏,四月出蕭關,駐六盤,(上七行)八月絕洮,踰吐蕃。分軍為三道,禁殺掠焚廬舍。(上八行)先遣使大理招之,道阻...

2021

08-15

增訂南詔野史下卷明四川新都楊愼升菴編輯大淸湖南武陵胡蔚羨門訂正段氏總管除天定賢王段興智受封總管七年外起段信苴日卽段實訖段世,共襲十二世。段實一名信苴日。段實,於南宋理宗景定二年,蒙古世祖之中統二年,入朝於世祖,襲總管,賜虎符,領大理、威楚、鄯闡、統矢、會川、建昌、騰越等城,自萬戶以下皆受節制。南宋理宗癸亥景定四年,為元世祖中統四年,蒙古設大理都元帥府,命昔撒昔總制鬼國、大理兩路。理宗甲子景定...

2021

08-15

增訂南詔野史上卷明四川新都 大清湖南武陵 南詔之稱蠻夷稱王曰詔。先時滇有六詔,各據其地。六詔中蒙舍詔最強,後併吞五詔,故獨稱南詔。六詔考六詔之地,東西四千里,南北二千九百里。蒙舍詔。蒙細奴羅立國,居蒙舍川,地在永昌、姚州之間,處五詔之南。後奴邏曾孫皮邏閣併呑五詔,獨稱南詔。今蒙化廳是。邆賧詔。豐咩立國,居鄧川。今大理府鄧川州是。施浪詔。施望欠立國。居浪穹瀰茨河蒙次和山,今大理府浪穹縣是。浪穹...

2021

08-15

史記卷一百一十六 西南夷列傳第五十六西南夷君長[1]以什數,[2]夜郞最大;[3]其西靡莫[4]之屬[5]以什數,滇最大;[6]自滇以北君長以什數,邛都最大:此皆魋結,[7]耕田,有邑聚。其外西自同師以東,[8]北至楪楡,[9]名為嶲、昆明,[10]皆編髮,隨畜遷徙,[11]毋常處,毋君長,地方可數千里。自嶲以東北,君長以什數,徙、筰都[12]最大;自筰以東北,君長以什數,冄駹最大。[13]...

2021

08-15

Yinbyuit(白族谚语)(yi)(一)Kailded heinlgo cai,清早有彩云Beinxgainp vxdo’xuai.傍晚雨倾盆.Beinxgainp heinlgo cai,傍晚有彩云Meilxia jitbainl hai.明日地裂缝. (gonx)(二)Seit zil yilsod-gualzuainx,小时衣冠褴褛,Dop zil fenllial-weidguai...

2021

08-15

紀古滇說集序雲南古爲滇國,天則参井餘氣,地則梁益裔土,故其沿革附于巴蜀,河圖緯所謂南中爲蜀之苑囿是也。『史記?西南夷傳』,班固、范曄衍之,至晋常璩作『南中志』,附于『華陽國志』詳矣。余家重膺天恩,世守滇云,戎政之暇,求滇之遺迹,病其略也。盖史之体,內華夏而外荒徼,今也九州同城,四海一貫,固不厭其詳且煩也。於類書所引楊子雲『蜀本紀』、譙周『異物志』,僅存千百於一二;若任豫之『益州記』、韋琯『雲...

2021

08-15

蠻書卷十 南蠻疆界接連諸蕃夷國名第十 (唐)樊绰彌諾國、彌臣國,皆邊海國也。呼其君長為壽。彌諾面白而長,彌臣面黑而短。性恭謹,每與人語,向前一步一拜。國無城郭。彌諾王所居屋之中有一大柱,雕刻為文,飾以金銀。彌臣王以木栅為居,海際水中。以石獅子為屋四足,仍以板蓋,悉用香木。王出卽乘象,百姓皆樓居。披婆羅籠。男少女多。俗好音樂。樓兩頭置鼓,飲酒卽擊鼓,男女攜手樓中蹈舞為樂。在蠻永昌城西南六十日程...

2021

08-15

蠻書卷九 南蠻條敎第九 (唐)樊绰南俗務田農菜圃。戰鬭不分文武。無雜色役。每有徵發,但下文書與村邑理人處,尅往來月日而已。其兵仗人各自賫,更無官給。百家已上有總佐一,千人已上有理人官一。人約萬家以來,卽制都督,遞相管轄。上官授與四十雙,漢二頃也。上戶三十雙,漢一頃五十畝。中戶下戶各有差降。每家有定壯,皆定為馬軍,各據邑居遠近,分為四軍。以旗旛色別其東西南北,每面置一將,或管千人,或五百人。四...

2021

08-15

蠻書卷八 蠻夷風俗第八 (唐)樊绰其蠻,丈夫一切披氈。其餘衣服略與漢同,唯頭囊特異耳。南詔以紅綾,其餘(向下)[官將]皆以皂綾絹。其制度取一幅物,近邊撮縫為角,刻木如樗蒲頭,實角中,總髮於腦後為一髻,卽取頭囊都包裹頭髻上結之。羽儀已下及諸動有一切房甄別者,然後得頭囊。若子弟及四軍羅苴已下,則當額絡為一髻,不得戴囊角。當頂撮髽髻,並披氈皮。俗皆跣足,雖清平官大軍將亦不以為恥。曹長已下,得繫金佉...

2021

08-15

蠻書卷七 雲南管內物產第七 (唐)樊绰從曲、靖州已南,滇池已西,土俗唯業水田。種麻豆黍稷,不過町疃。水田每年(一)[二]熟。從八月穫稻,至十一月十二月之交,便於稻田種大麥,三月四月卽熟。收大麥後,還種粳稻。小麥卽於岡陵種之,十二月下旬已抽節如三月,小麥與大麥同時收刈。其小麥麪軟泥少味。大麥多以為麨,別無他用。醞酒以稻米為麴者,酒味酸敗。每耕田用三尺犂,格長丈餘,兩牛相去七八尺,一佃人前牽牛,...

2021

08-15

蠻書卷六 雲南城鎮第六 (唐)樊绰雲南、柘東、永昌、甯北、鎮西及開南、銀生等七城,則有大軍將領之,亦稱節度。貞元十年掠吐蕃鐵橋城,今稱鐵橋節度。其餘鎮皆分隸焉。以上五十二字原在卷五六篇首。雲南城,天寶中閣羅鳳所規置也。嘗為信州地。城池郭邑皆如漢制。州中南北二十餘里,東西四十五里。帶邑及過山雖有三千餘戶,田疇多廢,閭里少人。諸葛亮分永昌東北置雲南郡,斯卽其故地也。西隔山有品澹賧,亦名清字川,嘗...

2021

08-15

蠻書卷五 六瞼(注)第五(唐)樊绰大和謂之大和瞼,原本無謂之大和瞼五字。陽苴哶謂之陽瞼,大釐謂之史瞼,邆川謂之[邆]賧瞼,蒙舍謂之蒙舍瞼,白崖謂之勃弄瞼。大和城、大釐城、陽苴哶城,本皆河蠻所居之地也。開元二十五年蒙歸義逐河蠻,奪據大和城。後數月,又襲破哶羅皮,取大釐城,仍築龍口城為保障。閣羅鳳多由大和、大釐、邆川來往。蒙歸義男等初立大和城,以為不安,遂改剏陽苴哶城。大和城北去陽苴哶城一十五里...

2021

08-15

蠻書卷四 名類第四 (唐)樊绰西爨,白蠻也。東爨,烏蠻也。當天寶中,東北自曲、靖州,西南至宣城,邑落相望,牛馬被野。在石城、昆川、曲軛、晉甯、喩獻、安甯至龍和城,謂之西爨。在曲、靖州、彌鹿川、升麻川、南至步頭,謂之東爨,風俗名爨也。初,爨歸王為南甯州都督,理石城,襲殺孟聘、孟啟父子,遂有升麻川。歸王兄摩湴。湴生崇道,理曲軛川為兩爨大鬼主。崇道弟日進、日用在安甯城。及章仇兼瓊開步頭路,方於安甯...

2021

08-15

蠻書卷三 六詔第三 (唐)樊绰六詔並烏蠻又稱八詔。蓋白崖城時傍及劍川矣羅識二(詔)〔族〕之後,開元元年中,蒙歸義攻石橋城,閣羅鳳攻石和,亦八詔之數也。時傍母,蒙歸義之女,其女復妻閣羅鳳。初,哶羅皮旣敗,時傍入居邆川,招誘(上)〔三〕浪,得數千戶。後為閣羅鳳所猜,遂遷居白崖城。及劍川矣羅識與神川都督言語交通,時傍與其謀,倶求立為詔。謀洩,時傍被殺害。矣羅識北走神川,神川都督送之羅些城。蒙巂一詔...

2021

08-15

蠻書卷二 山川江源第二(唐)樊绰金馬山在柘東城螺山南二十餘里,高百餘丈,與碧雞山東南西北相對。土俗傳云,昔有金馬,往往出見。山上亦有神祠。從漢界入蠻路出此山之下。螺山徧地悉是螺蛤,故以名焉。碧雞山在昆池西岸上,與柘東城隔水相對。從東來者岡頭數十里已見此山。山勢特秀,池水清澹。水中有碧雞山,石山有洞庭樹,年月久遠,空有餘本。玷蒼山南自石橋,北抵登川,長一百五十餘里,名為玷蒼。直南北,亦不甚正。...

2021

08-15

蠻書卷一 雲南界內途程第一(唐)樊绰安寧城,後漢元鼎二年伏波將軍馬援立銅柱定疆界之所。去交阯城池四十八日程。漢時城壁尚存,碑銘並在。苴哶城,從安南府城至蠻王見坐苴哶城水陸五十二日程,只計日,無里數。從安南上水至峯州兩日,至登州兩日,至忠誠州三日,至多利州兩日,至奇富州兩日,至甘裳州兩日,至下步三日,至黎武賁栅四日,至賈勇步五日。已上二十五日程,並是水路。大中初悉屬安南管係,其刺史並委首領勾當...

2021

08-15

马曜诗选·苍洱杂咏沙坪江上桃花照眼明,江头落日半轮倾。暂欢若问经年别,指点苍山雪一茎[1]。波弄湾小约来迟雨过行,春江水涨看鳞生[2]。青山一抹桥西路,花放莺啼无限晴。小西湖点苍山尾小西湖,蘋白枫丹菡萏秋[3]。水木平分天弄影,双双鸥鹭狎沉浮。张家营桂櫂轻摇舴艋舟[4],沿洄更向海西头。空江四照春如梦,杜宇[5]声传宛转愁。河尾(江尾)聚散从知百计非,相思岂解惜腰围。幽期记取黄昏后,素女张弦...

2021

08-15

蝴蝶泉 蝴蝶泉头蝴蝶树,蝴蝶飞来千万数。首尾联接数公尺,自树下垂疑花序。五彩缤纷胜似花,随风飘摇朝复暮。蝶会游人多好奇,以物击之散还聚。今来时已近中秋,蝴蝶不来空盼顾。蒙蒙烟雨洒点苍,举头但见生云雾。我闻有女名雯姑,茅屋一椽泉畔住。父年五十常采樵,女年十五工织素。春初父女上苍山,适遇青年一猎户。青年一箭中稚鹿,鹿奔雯姑足下伏。雯姑见鹿甚哀怜,抱入怀中求饶恕。青年自道名霞郎,愿以稚鹿相赠付。稚...

2021

08-15

南詔德化碑附碑文(阳面):恭聞清濁初分,運陰陽而生萬物;川嶽旣列,樹元首而定八方。故知懸象著明,莫大於日月;崇高辨位,莫大於君臣。道治則中外寧,政乖必風雅變。豈世情而致,抑天理之常。我贊普鍾蒙國大詔,性業合道,智覩未萌。隨世運機,觀宜撫衆,退不負德,進不慙容者也。王姓蒙,字閣羅鳳,大唐特進雲南王越國公開府儀同三司之長子也。應靈傑秀,含章挺生。日角標奇,龍文表貴。始乎王之在儲府,道隆三善,位卽...

2021

08-15

『南詔圖傳』文字卷鐵柱記云:初三賧白大首領將軍張樂盡求並興宗王等九人,共祭天於鐵柱側。主鳥從鐵柱上飛憩興宗王之臂上焉。張樂盡求自此已後,益加驚訝。興宗王乃憶,此吾家之主鳥也,始自忻悅。此鳥憩興宗王家,經於一十一月後乃化矣。又有一犬,白首黑身,號為隴犬。生於奇王之家也。瑞花兩樹,生於舍隅,四時常發,俗云橙花。其二鳥每棲息此樹焉。又聖人梵僧未至前三日,有一黃鳥來至奇王之家,卽鷹子也。又於興宗王之...
马曜诗选·苍洱杂咏.docx
1.1MB下载
蠻書卷九 南蠻條敎第九 (唐)樊绰.docx
54.25KB下载
蠻書卷八 蠻夷風俗第八 (唐)樊绰.docx
53.44KB下载
蠻書卷七 雲南管內物產第七 (唐)樊绰.docx
56.88KB下载
蠻書卷六 雲南城鎮第六 (唐)樊绰.docx
55.04KB下载
蠻書卷五 六瞼(注)第五(唐)樊绰.docx
53.48KB下载
蠻書卷四 名類第四 (唐)樊绰.docx
58.73KB下载
蠻書卷三 六詔第三 (唐)樊绰.docx
54.56KB下载
蠻書卷二 山川江源第二(唐)樊绰.docx
53.82KB下载
蠻書卷一 雲南界內途程第一(唐)樊绰.docx
54.89KB下载
增訂南詔野史下卷.docx
81.88KB下载
增訂南詔野史上卷.docx
87.81KB下载
世祖平雲南碑.docx
53.56KB下载
史記卷一百一十六 西南夷列傳第五十六.docx
58.26KB下载
南詔德化碑.docx
1.11MB下载
张道宗:《纪古滇说集》.docx
66.37KB下载
李京(元)白人风俗.docx
1.1MB下载
郭沫若游大理诗抄.docx
1.1MB下载
大理行記.docx
1.1MB下载
『南詔圖傳』文字卷.docx
1.1M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