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LI TOURISM

“栽秧会”和“田家乐”是白族人民围绕水稻栽插活动所进行的一种农事节日,流行于洱海北部包括大理古城以北地区及洱源、剑川等地。“栽秧会”既是一种临时性的劳动互助组织,又是一种将娱乐和生产劳动巧妙地融为一体的传统习俗。每当四五月间栽插季节来临,几十户人家或整个村庄的劳动力自愿组合起来,以换工的方式进行集体栽插,称为“秧会”。每个“秧会”推选出一名“秧官”,秧官既是生产能手,又是富于幽默风趣,在村民...
2021-08-15
白族唢呐是白族最具代表性并深受白族人民喜爱的民间乐器,它伴随着白族异彩纷呈的民风习俗世代传承至今,广泛流行于邓川、右所、江尾、双廊、茈碧、凤羽、炼铁等乡镇,流行地域之广,民间艺人众多,传统曲目丰富,使用场合广泛。白族唢呐属双簧锥行管吹管乐器,形制和构造与汉族唢呐大致相同,也是由杆子、碗口(喇叭口)、芯子(俗称过气)、气盘、哨子等部分构成。杆子是唢呐的主要部分,一支唢呐的优劣取决于杆子制作的好...
2021-08-13
白族三弦俗称“弦子”,又因大多数白族三弦的琴头为雕凿精致的龙头而又称作龙头三弦,是白族人民最喜爱的民间弹弦乐器,流行于白族、彝族聚居的地区,尤以凤羽、茈碧、牛街、乔后等地较为普遍。白族三弦的形制与汉族三弦大致相同,只是琴体短小些,也是由共鸣箱、琴杆、琴头、弦轴、琴码等部分构成。共鸣箱大多为六角形,也有为圆形的。白族三弦一般都是民间制作,因此无固定的大小规格,制作材料也不尽相同。白族三弦的三根...
2021-08-13
树叶是一种随处可取极简易的膜鸣吹奏乐器,深受各族人民喜爱,多采用万年青、冬青树、白蜡树等光润平滑、厚薄柔韧适度的叶子吹奏。吹树叶是通过气息振动叶片发音,音的高低变化靠气息的强弱和上下嘴唇的松紧来控制。其音域一般在二个八度以内。吹奏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单手持叶,左手或右手的食指、中指叉开托住树叶背面,将树叶正面上半沿紧贴下唇吹气振动叶片;另一种是双手持叶,双手食指、拇指分别捏住树叶两端,使树叶上...
2021-08-13
境内流行的口弦有竹制口弦和铜制口弦两种。竹制口弦近年来除了山区少数中年妇女还弹奏外,在坝区已不多见。铜制口弦则广泛流行于从宁蒗、中甸、兰坪等地迁居入境的彝族诺苏人聚居的村寨,彝语称口弦叫“吐丝豁户”。竹制口弦多采用京竹、紫竹制作,在长约100毫米、宽约10毫米、厚3毫米的竹片一端中间刻出长约 50毫米左右的薄簧舌便可弹奏。口弦属簧振乐器,弹奏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指弹,另一种是用线策动弹。用指...
2021-08-13
傈僳弦子傈僳语叫“期布厄”,因其形状像琵琶并装系四根琴弦也被称作傈僳琵琶,是一件深受傈僳人喜爱的民间弹弦乐器,流行于乔后镇内的仙桃坪、江溪、石曲、登岗坪等傈僳族聚居的村社。傈僳弦子由共鸣箱、琴杆、琴头、琴码、琴弦等部分构成,除了琴头和共鸣箱面板是单独镶嵌外,整个琴体是由一整块木头(大多为香樟木或桃木)雕凿而成,都是民间制作,因此形制和大小规格都各有不同,常见的形状近似汉族的中阮。傈僳弦子的四...
2021-08-13
傈僳笛子,傈僳语叫“居哩”,是傈僳族民间一种吹管乐器,形制与汉族塞萧相同。傈僳笛子取材方便,制作简单。取长约250毫米、外径约15毫米的京竹或紫竹,在竹管正面离下端(即较细一端)25毫米处顺次往上凿开6个音孔,孔距无严格规定,一般约为9毫米,在笛管背面离上端(即较粗一端)约20毫米处开凿长约20毫米、宽8毫米的长方形后出音孔,后出音孔的下端不凿通管壁而呈一个斜面,在笛管上端塞入长约15毫米的...
2021-08-13
洱源白族日常饮食崇尚俭朴,但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喜庆寿诞或亲友造访则必备筵席。热情好客、尊敬长辈是洱源白族最主要的饮食礼仪,大凡待客必让客人和长辈先入座,以“三道茶”和“八大碗”招待客人。特别是喜事,主办人在大门口拱手迎送,提调传烟照客,家里的长者在堂前打躬迎送,就座、入席有专人招呼,上茶、上菜举案齐眉,奉壶敬酒推搡斟酌,在以唢呐为主的迎宾曲、送客调的鼓乐声中,宾主相互致意,彬彬有礼,气氛热...
2021-08-13
洱源是多民族聚居县,民族成分多达20余个,其中世居民族有白、汉、彝、回、傈僳、纳西、藏、傣等8个。多民族聚居决定了洱源县宗教信仰的多样性。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以及在原始宗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主崇拜在洱源有着悠久的历史,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原始宗教原始宗教是宗教历史发展过程中最为古老的一种形态。境内各民族的先民都曾经历过原始宗教信仰的漫长时期。时至今日,境内或多或少地还遗留有...
2021-08-13
白族是一个富有创造才能且善于吸收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先进文化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洱源白族与毗邻地区的白族人民一道,共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洱海区域文化。唐代以后,洱源白族地区文化教育发展较快,呈现出“人知礼乐,本唐风化”局面。到了明清时期,洱源白族的汉文化水平已“与中原相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文化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2021-08-13
白族婚礼有人曾概括地说,在大理地区参加白族人家的婚礼,不仅能品尝到白族的名优特产食品、佳肴,看到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而且还能体验到一次难得的妙趣横生的独特民族风情。白族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过去婚姻多由父母包办,男方要付昂贵的聘礼,举行婚礼时还要花费很多的钱财。现在虽随时代的发展有很大的改进,但至今还保留有传统的古老的风情习俗。男女经过自由恋爱或经人介绍,经定婚确定关系后,在举行结婚时,男方要...
2021-08-13
白族崇尚白色。洱源的白族服饰与整个大理坝区的服饰相同,男子多着白色对襟上衣,外穿镶花边黑领褂,下穿白色或蓝色肥宽裤子,头缠白色包头,肩挎工艺考究又实用的绣花挎包。妇女上穿白衬衣,外着制作精美的艳红色、蓝色或浅蓝等色领褂,下穿灰蓝、白色或绿色布料加乡花边裤角的裤子,腰系加工精致、上面镶边外绣有花、鸟等图案的绣花短围裙,脚穿绣花鞋,头上戴“风花雪月”包头。白族服饰无论男女老少都显得十分协调,尤其...
2021-08-13

已经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