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LI TOURISM

夏历二月八日:相传此日释迦逾城出游,看到民间疾苦,遂立志创立佛教普度众生,剑川佛教将此日作“太子游四门”盛大佛会。届时,全城欢腾,老幼云集,同观“太子游四门”盛况。 佛诞节:又称浴佛节、太子会。夏历四月初八日,以纪念释迦诞辰。 成道节:又称成道会。夏历腊月初八日,释迦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日。 涅槃节:又称涅槃会。夏历二月十五日,纪念释迦逝世。 弥勒会:正月一日,弥勒成佛日。 观音会:观音诞辰与...
2021-11-26
“栽秧会”和“田家乐”是白族人民围绕水稻栽插活动所进行的一种农事节日,流行于洱海北部包括大理古城以北地区及洱源、剑川等地。“栽秧会”既是一种临时性的劳动互助组织,又是一种将娱乐和生产劳动巧妙地融为一体的传统习俗。每当四五月间栽插季节来临,几十户人家或整个村庄的劳动力自愿组合起来,以换工的方式进行集体栽插,称为“秧会”。每个“秧会”推选出一名“秧官”,秧官既是生产能手,又是富于幽默风趣,在村民...
2021-08-15
白族民歌的歌词,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生动活泼,诸如历史故事、社会生活、劳动生产、山川景物、爱情婚姻等等都融于歌词之中。
2021-08-14
这是剑川金华坝、沙溪坝两地民间较大的一次群众活动,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受佛教密宗文化的影响。相传,农历二月初八日,释迦逾城出游,看到民间疾苦,遂立志创立佛教,普渡众生。明、清两代至今,每年的二月八剑川金华坝、沙溪坝都要各自进行民间庙会活动。二月初六日,在佛教徒的带领下,人们焚香沐浴,衣冠整齐,虔诚地将“太子”(用布扎油漆制成的太子行像)请到行宫或本主庙里。二月初七日为太子颂经做佛事,百姓备齐斋...
2021-08-13
青姑娘节每年正月十五日,甸南、羊岑等地的白族妇女都要过传统“青姑娘”节。传说,青姑娘是一位美丽、勤劳、善良的姑娘,被迫做童养媳,遭受婆婆、丈夫的虐待,“挑水几担要计数,讨火迟回骂连声,身子打成破竹杆,胆战心又惊……”过着非人的生活。她发出怒吼:“墙上人影难成画,水底捞月白费神,万丈铁链缠住身,难锁我的心!” 她被逼得走投无路,于是跳入海尾河自尽,以死来反抗吃人的封建婚姻制度。为了悼念青姑娘,...
2021-08-13
白曲即白族民间歌谣。剑川是白族民间歌谣的主要发源地,被称为“白曲之乡”。列为全国艺术学科重点科研项目的《白族民间歌谣集成》收编的479首歌谣中,剑川的作品占50%以上,以其数量多、质量高、品种全、流传面广而著称于世,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歌词结构为“七七七五”式“山花体”,四句一段,两段或若干段为一首,如《白月亮》:“白月亮呀白姐姐,白姐身穿漂白衣,白绣花鞋穿脚上,白羊皮斜披,白米白面...
2021-08-13
剑川白族古乐内容丰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远在唐代,南诏就向唐王朝敬献南诏“奉圣乐舞”,白族乐舞成为国内宫廷乐舞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白族古乐也吸收了不少中原古曲牌,如今白族古乐中的菩萨蛮、清平乐、江南好、小开门、南清宫等。白族古乐大致分为四个部分:(1)佛腔:香赞、五供养、皈命礼、大三宝、小三宝、金鹿锁(俗称:卦腔)、静室独居、五声圣号、极乐世界、众等皈依、华藏世界、婆娑世界、月夜、三献...
2021-08-13
剑川东山打歌流行于金华镇庆华村等地,东山峰峦迭障,坡陡涧深,所谓“对面看得见,相逢走半天”,交通不便,居住分散。当地白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与服饰等和坝区差异较大,民族民间艺术独具一格,引人注目。特别是剑川东山白族打歌舞蹈古朴粗犷,带有原始朴素的韵味。为研究白族先民原始生活状况等提供了较为宝贵的资料。剑川东山打歌又称“达呀撒塞”、“达拉撒塞”。这与打歌时所唱曲调中的衬词“呀撒塞”、“拉撒塞”有...
2021-08-13
霸王鞭舞广泛流传于白族地区,但剑川石龙霸王鞭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艺术风格独树一帜。该舞过去仅由男性表演,且流传较广,现仅在石龙保存。其表演形式为一人弹龙头三弦伴奏,一人伴唱“石龙霸王鞭曲”(兼打竹板击拍)。可独舞,亦可多人表演。石龙霸王鞭既有舞又有伴唱和伴奏。伴唱的“石龙霸王鞭曲”,可唱长篇唱本,也可即兴编唱。按当地的传统习惯,道具霸王鞭长2尺4寸,代表二十四节气;竹杆上开6个小槽,每个小槽...
2021-08-13
剑川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总面积2250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16.4万人,其中白族约占92%,为典型的白族聚居县,是全国白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份。剑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祖国西南边疆开发较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海门口铜石并用古文化遗址距今已3000多年,是云南青铜文化的发源地,开创了云南文明的先河。在海尾河下游的沙溪鳌峰山古墓群还发掘出与海门口相似的铜钺和石范,还有青铜剑等,年...
2021-08-13
1、白语的概念语言在人们的生活中是司空见惯的。但是,给语言下一个定义却不容易。按《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当语言作用于人于人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表达相互反应的中介;当作用于人和客、客观世界的时候,它是认知事物的工具;当作用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因此,概括地说,白语也可以这样定义:白语是白族人用于相互交际、认知世界、传承白族文化的符号系统。2、白语的分...
2021-08-13
白族历史上没有形成较为完备规范的文字。从相关的历史文献,如《南诏德化碑》、崇圣寺铜钟六天王铸像旁铭文、石钟寺石雕佛像旁的款识刻字、《南诏中兴二年画卷》、大理国《张胜温画卷》,以及南诏、大理国的其他文献资料看,上面使用的文字都是汉文。可见南诏、大理国等以白族为主体民族的地方政权的官方文字是汉文。但在白族民间,包括一些知识分子以及上层统治者中间,也早就出现了利用汉字字音、字意、字形或在汉字基础上...
2021-08-13
Yinbyuit(白族谚语)(yi)(一)Kailded heinlgo cai,清早有彩云Beinxgainp vxdo’xuai.傍晚雨倾盆.Beinxgainp heinlgo cai,傍晚有彩云Meilxia jitbainl hai.明日地裂缝.(gonx)(二)Seit zil yilsod-gualzuainx,小时衣冠褴褛,Dop zil fenllial-weidguaix...
2021-08-13
朵兮薄教是剑川白族民间流传的原始宗教,“朵”即白语“大、伟大”之意,“兮”即白语“神秘、主宰”两重含义,“薄”即白语对男性长者之尊称。朵兮薄意为“神秘的主宰者”之意。《后汉书·西南夷传》称自族先民“俗好巫鬼禁忌”《三国志·张裔传》有“先是益州郡杀太守正昂,营率(帅)雍闿恩信著于南土,使命周旋,远通孙权。(蜀)乃以(张)裔为益州太守,径往至郡,闿遂趑趄不宾,假鬼教曰:‘张府君如瓠壶,外虽泽而内...
2021-08-13
本主崇拜是剑川白族特殊神灵崇拜。白族认为“本主”是保佑一方境土安宁的神主。在朵兮薄教原始崇拜活动进程中,本主崇拜逐渐成为其崇拜的主要神灵,各地本主庙亦成为朵兮薄巫师进行巫事活动的主要场所。本主崇拜包含古代白族先民的自然崇拜,如山川崇拜、龙崇拜、大石崇拜、动植物崇拜和英雄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崇拜遗迹。“本主”衔号一般尊称鬼主、土主、神主或老爷、公公、太姑等。佛家菩萨、道家神仙被尊为本主后,...
2021-08-13
元代以后,佛教密宗阿吒力势力逐渐削弱,佛教禅宗各派乘势传入境内。禅宗拓建山寺,逐渐在剑川白族地区兴盛。传入剑川禅宗主要有临济、曹洞、云门三宗。临济宗居石宝山寺及石龙寺;曹洞宗居羊岑松泉寺;云门宗居德峰寺。三宗中以临济宗最盛,曾出过数名有名望的僧师。禅宗男信徒称“比丘僧”,女信徒称“比丘尼”。“比丘僧”与“比丘尼”俱出家修行,不婚不嫁,寄生于寺院中。“比丘僧”称为“和尚”,受戒后主持法事,衔称...
2021-08-13
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为“立夏”节气。在云南省剑川县的乡村,一到立夏,除了预示着进入忙收忙种忙栽,还有很多传统的民俗习惯。立夏前一天傍晚,乡村人就细心地在房前屋后撒上一道似龙似蛇的灶灰。老人们都说灶灰有防虫的作用,房前屋后都洒了,夏秋就不会有蛇虫进入家里了。关于灶灰能辟除百虫,没有相关故事传说。网上一查,很多地方有这样的记载:取灶灰围屋如龙蛇状,以招福样。《周礼•秋官•司寇...
2021-08-13
早上十点左右,火把就快扎好了。色彩鲜艳的纸裱斗升上各色卷着的彩旗正一个个被打开,梨、苹果、花红正被栓成一串串地挂在树枝上,水泥桌上摆着小旗、炒蚕豆和糖果等,老人们在一旁边笑边聊,一盘彩色米干在灿烂的笑着。在剑川,都是由家里喜添子嗣的人家来筹备火把节的一切事宜,除了对新生儿的祝福,火把树的装扮也表示剑川人祈愿风调雨顺,人寿年丰、邻里和谐。火把要扎十二层(闰年要扎十三层),上面六层的明子和柴分别...
2021-08-13
石宝山歌会素有“白族情人节”和“中国歌城”之称,是一个让人不思归的盛大民族聚会。石宝山传统白曲已列入国际民歌歌目,2008年,石宝山歌会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石宝山歌会是滇西北地区以白族为主的各少数民族青年男女,用歌声来表达爱情和寻找爱情的盛大聚会。石宝山歌会也称“朝山歌会”,在每年硕果累累、稻谷飘香的农历七月二十七日至八月初一暨时在石宝山上举行。歌会期间来自剑川、洱源、...
2021-08-13
剑川白族民间儿童玩具制作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过去,每年农历正月初五,剑川县甸南镇特有的“娃娃街”开市时,来自剑川坝子十村八寨的民间玩具艺人聚在一起摆摊设点,卖儿童玩具。这些玩具,造型稚拙朴实,色彩艳丽,玩法不一,功能不一,极具白族传统文化的特点。白族人纷纷走出家门,牵背着他们的孩子来到街上,尽情让孩子选购喜欢的玩具。那怕家里再穷,一两种玩具是要买给孩子的,因玩具多、娃娃多,这天的街也因此得名...
2021-08-13
剑川白族纸扎又名扎作、扎彩、糊纸、彩糊等,其历史悠久,在白族地区影响深远,最早源于古代民间宗教祭祀活动,以后逐渐成为日常生活及庆祝节日的一种装饰艺术。纸扎工艺历史悠久,在白族地区影响深远,日常生活中灵堂布置,金童玉女、开路神、摇钱树、金山银山;火把节使用的大小升斗、“娃娃街”玩具和春节“狮舞”、“龙舞”;宗教祭祀活动中龙、马、凤、鹤、四天王等纸扎现在还在民间盛行,其他像结婚用的“鸳鸯灯”,喜...
2021-08-13
剑川白族泥塑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最早源于古代民间宗教祭祀活动和民间房屋建筑,以后逐渐成为日常生活和宗教活动的民间功能性较强的艺术。剑川泥塑根据民间日常生活和宗教活动,分为五种类型。第一类是瓦砖窑泥塑烧制实用工艺。这是白族民间民房最常见的瓦屋等建筑装饰艺术。例如勾头瓦、滴水、飞檐瓦、封火古丁、屋檐马鞍、屋角、大门出角飞檐等。还有塑着花、鸟、兽、鱼等各种图案的花砖、花盆,这些泥塑工艺在剑川民间甚...
2021-08-13
大理白族民居彩绘普遍流行于大理白族地区。白族建筑彩绘是在建造王宫、寺庙的过程中,工匠对建筑进行一定的装饰绘画基础上产生的。《南诏图传》中的“修廊曲庑”图表明了南诏、大理国是白族建筑中开始广泛采用彩绘的时期。后经元、明、清几代的发展,白族建筑彩绘内容越来越丰富,到20世纪30~40年代已达到成熟阶段。大理市喜洲镇严家大院、董家大院就是白族民居彩绘的代表作。现代的白族彩绘基本上沿袭传统的工艺,但...
2021-08-11
NaN-NaN-NaN

已经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