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涧跳菜”艺术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起源于无量山系和哀牢山系,一直流传于南涧民间。1984年,由本土艺术家马如华将“奉盘”舞收录在《南涧彝族自治县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一书中。1991年,由本土艺术家杨一忠进行精深加工后,将“跳菜”舞搬上舞台。1998年后,经时任县文体局局长陈明源考证、追溯,并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编纂新一轮《跳菜情源》、《跳菜汉子》、《头顶菜盘走天下》等系列节目。通过有关《跳...
南涧彝族地区每逢喜事、丧事、山会、庙会、火把节都要打歌,特别是办婚、丧事时尤为突出。打歌这门艺术在民间属于团体式的自娱舞蹈,不受时间长短、场地大小、人数多寡和人物身份的限制,活动时间多为夜间,特殊情况,白天也进行。夜间打歌,场内燃篝火,众舞者围火随九点笛声和节拍,时而翩翩起舞,歌声柔和,时而脚步粗犷,歌声嘹亮。彝族打歌,以舞为主,以唱为辅。唱腔有彝族调、汉族调之分。唱词有套式对答,非套式对答...
乐秋乡的苗族歌舞有芦笙舞、铜鼓舞、板凳舞和酒歌。芦笙舞有排舞和赛舞两种。排舞由5人执笙排成一横队,以左面执大笙者为轴心,吹奏起舞,按舞曲节拍围大笙旋转,保持“一”字形,步伐为进3步,退1步,无限循环;踩笙姑娘则排成队形,随吹芦笙者翩翩起舞,踩笙姑娘多时往往围成一大圈,把吹笙者围在其中;赛舞由4人(或2人)吹笙起舞,时而成“一”字形,时而成“二”字形,时而成“四角”形,舞步跳跃狂放轻快。铜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