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街位于漾濞县南部,鸡街彝族刺绣历史悠久。他们每年的正月十五日都要自发举行热闹非凡的刺绣比美艺术活动,素有刺绣之乡的美誉。彝族是一个有灿烂文化,历史悠久的民族,好五色、重文采、勤缝绣,是漾濞彝族妇女古今一致的俗尚。在漾濞县的最南端,有一个彝族集居地——鸡街。鸡街的彝族妇女善于刺绣花鞋,自己缝鞋子,自己缝民族服装,那银光闪闪,绣花簇簇的满襟大围腰,绣满鲜艳花朵、别致精巧的花鞋,做工精美的头帕、...
大刀舞在彝语中称为“阿托皋”,“阿托”是“刀”的意思,“皋”即“玩耍”。过去跳大刀舞体现的是彝族人民对火的原始崇拜,以跳大刀舞作为抗御自然、驱逐邪恶病魔的主要祭祀形式,从而在心理上得到慰藉,同时也具有震慑外族侵略的意念。发展至今,具有了宗教、娱乐等多元的文化意义。火把节跳大刀舞火把节是大理彝族民间最盛大的节日,亦称星回节。在巍山、南涧、漾濞一带的村落,每年农火把节夜间,全村人不分男女老幼聚在...
漾濞彝族三个支系生活习俗大体相同,饮食为早、中、晚三餐。彝族历史上以大米为主食,彝语叫咱卡,意为口粮。唐代樊绰著《蛮书十卷》中,《六睑第五》载:“五诏俱存,而蒙舍北有蒙嶲诏,即杨瓜州也,同在一川,地气有瘴,肥沃宜禾稻。”《云南管内物产第七》载:“滇池以西,土俗唯业水田”、“收大麦后还种粳(jīng京)稻”、“蛮治山田殊为精好。”明确记载南诏、蒙嶲诏以大米为主食,而且种水稻技术高超。迁居山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