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LI TOURISM

得天独厚,山川秀美。云龙,自然风光无限好。千年白族村诺邓古村是一方净土,云龙天池似一颗澄静明珠,虎头山风姿独具、雄伟瑰丽,而酷似“太极图”的“S”形水湾,更是云龙最靓丽的名片之一。在云龙县城北面,沘江蜿蜒而来,绕出了一个“S”型的水湾,构成了一幅类似“太极图”的天然地貌图景,被誉为“世界奇观,云龙太极”。东面山中正对着诺邓玉皇阁,南面山中正对着...
2021-09-01
在云龙的北面,有一条因江水环绕出来的“S”,看上去就像一个太极图,在“天然太极图”当中,北部的庄坪坝子和南部的连井坪坝子组成两个鱼形图案,恰如“太极图”中的“阴、阳两仪”图形,刚好在太极图附近有有一群道教建筑,这一巧合也令人叹为观止。可爱的云龙人民,还给这块神奇的土地编造了很多传说:1、太极锁水诺邓河自东北蜿蜒而来,从“太极两仪”的正中间流出,犹如一根银链上挂着一把童锁,古人称之为“太极锁水...
2021-08-16
我常想:一条陌生的路或者说是很少有人走过的路,如果你不去走,你就永远不知道路的尽头,也永远不知道一路上会邂逅怎样的美景!我像一只回归自然的鸟,行走在冬天的太极小路上。这是一条人工造就的路,依江而建,从县城一直延伸到太极图的尽头。源自怒江州兰坪县青岩石山的沘江,流经云龙县境内的庄坪、连井坪时绕了两个大弯,画出了天然太极奇观。小路的一旁是古老的村庄,黄墙青瓦的民居,古朴典雅。村前是一片如画的田野...
2021-08-13
离开腾冲后我们驱车来到了大理州的云龙县,昨晚住县城,今晨到诺邓千年白族村,该村自唐代南诏时期以来近1300年村名一直没有改变,是滇西北地区年代最久远的村邑。2002年1月24日, 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于该村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作为现存的云南最古老的村名、白族最早的经济重镇、滇西最集中的明清建筑群和明清文化的遗踪,渊远流长的历史底蕴决定了千年白族村深厚的文化内涵。云龙县过去曾经两次路过,但皆因野外...
2021-08-11
《舌尖上的中国》在开篇中就提到云南大理白族云龙县的一个集居地:诺邓。从大理转车到云龙,包车到诺邓时已是中午之后。订好的大青树客栈就在民居的高处,一棵青郁的绿树在褚红的泥胚墙房屋中也是显得醒目,只是提着一个行李包要走上凹凸不平的石头路也不是件易事,走走歇歇,看着身边的仙人掌肥大的叶片,路上圆而大的石头铺就的路,偶尔滇马驮着木柴上上下下,在阳光的照耀下,马的毛也带有光。诺邓是云南五个盐井之一,是...
2021-08-11
6月25日晚,来到云龙县诺邓镇,在一户叫“东阳客栈”的农家四合院里住下,这里巳住了四人,因明天他们要出发,请主人拿出正宗的诺邓火腿品尝。主人上到二楼,从一个木质贮柜里拿出一支腌制巳一年的土猪小火腿,用砍刀大御四块。并用快刀切出小块,请大家品尝生火腿的原味。第二天,我们尝到了自养土猪,用诺盐腌制一年的“正宗诺邓火腿”。颜色浅红,入口那个味:说不岀来,就是好吃!随即记录下来,与网友分享!日落时神...
2021-08-11

DALI TOURISM

“千年白族村”诺邓是一个因盐业而发展起来的古村落,长期以煮盐为生,曾一度是封建社会滇西地区的经济重镇。随着第一季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一段关于云南诺邓火腿影像的播出,让诺邓火腿瞬间名声大噪,也让越来越多的人知到诺邓这个古村。摄:网络摄:网络摄:网络隐蔽的古村诺邓是古老而隐蔽的,它坐落在大山里依山而建。村口最低处海拔1900米,最高处的建筑海拔2300米。远远看去,整个村子就像在山坡上刻成...
2021-08-13
虎头山古建筑群位于云龙县石门镇南,是以道教为主的古建筑群,布局合理,融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一体,每逢节日游人众多,是重要风景旅游区。1987年公布为云龙县文物保护单位。云龙县城南面的虎头山,危岩高耸,山势雄峻,石壁千寻,风光无限。山中有老君殿、虎头寺、王母寺、张仙祠等庙宇及众多的石窟、石观、石雕等,是大理地区的第二个道教名山。近来来,又新修了龙池、虎泉和众多的亭阶及雕刻,使虎头山成为亭阶相连、山...
2021-08-13
云龙天池,又叫署场海,古称高海子。位于云龙县城西部20余公里的天池山中,面积近1平方公里,最深处16.8米,平均水深8.5米,海拔2500米,属高原断层湖。云龙天池地势居高,广纳水泉,众山合抱,四时之景不断变换。天池由来在天地附近方圆几十里内的白、汉、傈僳、彝等多民族杂居的村村寨寨,都流传着一段关于天池由来的动人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天池这个地方叫署场,是一个百草丰茂、野花遍地、供人放牧的绿...
2021-08-13
云龙太极图是一个地貌奇观。据考证,它是第三纪地质构造经过几百万年降水冲蚀形成的自然产物,自然形成特别抽象的“S”形图标。与我们中国人非常熟悉的古代道家标志太极非常相似,故此,也被形象的称为太极图。摄:孟平行云龙有太多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传,从古远的耳子歌、力格高,到吹吹腔、盐文化、诺邓千年白族村,无不带着强烈可感的生命力、极旺盛的山地个性,令人耳目一新。在云龙,还有一处让你不得不惊叹于大自然鬼斧...
2021-08-13
大浪坝是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边一个叫署场的高山草甸,海拔有2500米。这里风景秀美,植被保护得很好,有原始森林,金丝猴、熊等国家级保护动物,被誉为“云龙第三国”。或许你听说过诺邓古镇,也见过酷似八卦的云龙全景图,但你不一定去过云龙大浪坝。大浪坝位于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旧州镇海沧村暑场社,这里风景秀丽,植被茂盛,羊儿成群,有人曾经说过:“如果说天池是一轮明月,那么大浪坝就是浩月当空的晚上,一个美轮...
2021-08-13
名人故居,从来不只是一座建筑。它更像是一本历史书,不仅仅记载着先贤辉煌壮阔的人生经历,更是探究当时社会环境下的民族历史人文的一个载体。怀揣一份虔诚与敬畏,走进故居,去瞻仰,去感悟,去传承……02云龙宝丰,董泽故居。董泽故居位于云南省历史文化名村云龙宝丰,是董泽先生出生和童年生活的地方,是云龙县现存规模最大的清代白族民居院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研究董泽先生和宝丰历史、建筑艺术...
2021-08-13

DALI TOURISM

在云龙县境内,居住着汉族以及白族、彝族、苗族、回族、傣族、傈僳族、阿昌族等十多个质朴、勤劳的少数民族。千百年来,云龙汉族与其他兄弟民族团结友爱、和谐相处,他们一起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共同创造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白族:白族是云龙境内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占云龙总人口的73%。云龙白族人民大都居住在山区,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具有山地民族的特点,那些东部山区白族妇女的衣着服饰色彩鲜明...
2021-08-12
滇西云岭大山深处淌处一条不算很长的江水,叫沘江,沘江悠悠南流170多公里后汇入澜沧江。沘江中下游交界的地方,江水绕出一个“S”形的大湾,形成一个类似中国道教文化符号“太极图”的天然地貌奇观。在这天然“太极图”中间有一条细细的小河叫诺水河,沿河往上4公里有一个名叫“诺邓”的古村。诺邓和沘江,记载着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陲的云龙县两千多年的历史与人文故事。“点苍南去钟英地,太白西来建节天”,这是被称为...
2021-08-12
云龙白族吹吹腔源于明洪武年间传入当地的江西弋阳腔,又吸收了白族文学、音乐、舞蹈等方面的要素,经过历代白族艺人的发展和创造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白族艺术风格的戏曲剧种,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由于白族最常用的吹奏乐器“唢呐”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是当地白族的一种主要戏剧形式,俗称“唢呐戏”,2006年5月被省政府列入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说白族吹吹腔戏的传播,还与明朝兵部尚书王骥三征麓川...
2021-08-12
云龙的传统舞蹈众多,在创造舞蹈时,人们因图腾崇拜或日产生产生活中,对某些特别的动物有着独特情怀,致使许多舞蹈模仿动物的生活习性等融入舞蹈之中,主要模仿龙、狮、牛等动物形象,艺人们用竹子编扎出一个骨架后,再用彩纸、绸缎、麻布、布匹、毛线、彩带、镜子等,给它装扮起来,舞者利用道具加上肢体动作的牵引再现了生动的动物形象。也有因云龙主要以农业为主,许多的生产劳作的动作同样成为民族舞蹈创造的另一源泉。...
2021-08-12
春节唱古戏每年春节,从正月初二开始,云龙长新乡大达村、箐干坪村,功果桥镇的三七、下坞、汤邓等村都有唱“吹吹腔 ”戏的活动。从装台开始,到唱戏结束,历时一个星期左右。是当地的一个传统盛会。接本主“接本主”主要是在宝丰乡,每年春节正月十一开始,宝丰古镇都会有接本主的活动,介时全村人都参与,活动规模盛大,历时十天左右。有各种民族民间表演,还有许多仪式。阿露窝罗节每年3月6日都会在云龙县漕涧仁山阿昌...
2021-08-12
大理洞经古乐始于南诏国时期的宫廷音乐和祭祀音乐,兴盛于明清两代,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儒、释、道三教的祭祀音乐。完善于道家的道场,以演奏《文昌大洞仙经》为主调,故称为洞经音乐。洞经古乐教化民众,陶冶情操,滋养性灵,有极其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极高的艺术价值。千百年来,深深地植根于云龙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在它古朴典雅,雄奇肃穆的旋律中,仿佛可以触摸到古人精神理念跳动的脉搏。
2021-08-12

DALI TOURISM

诺邓火腿是云南三大著名火腿之一,其配料独特,制作精细,质优而味美,切口肉色嫩红,具有浓郁的乡土风味和白族同胞腌腊制品的风格。诺邓火腿之所以在《舌尖生的中国》播出后名声大噪,因其在制作上有两个特殊的条件:一是制作火腿的诺邓盐含有较多的钾;二是诺邓村内特殊的环境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火腿可晾挂很长时间。诺邓火腿吃法诸多,方可生吃,也可煮吃等等,每一种吃法都会形成云龙一道极品菜肴。
2021-08-12
诺邓豆饼是除火腿以外另一个有名的特产,它不是用豆粒制作,而是用云龙旧州产的上好糯米、刺荚、灰挑秆、魔芋、山药、扁豆秆、红糖制作而成。豆饼制作工序繁琐,制作前将糯米与刺荚一同浸泡4~6天,取出刺荚,把米晒成半干,磨成细面,再用细筛筛去粗的,然后晒干备用。制作时先把苋菜(俗称灰挑)、扁豆秆用火烧成灰,用此灰泡出的冷水与糯米面拌成2斤左右的面团,放入甑子蒸熟。取出面团,和生魔芋、适量红糖同时放入石...
2021-08-12
每年七八月,云龙菜市场上随处可见,有农户再摆小摊卖鸡枞,又有许多的人们将所购的大量鸡枞漂洗干净后,撕切成碎块,焙干,放入花椒、大蒜、盐,加大量香油炸至发香发黄,这便是可作长期食用的佳品——鸡枞油。
2021-08-12
白族语称为“引惩”。选用带花蕾的青菜嫩枝,洗净装入锅内,倒上滚烫的开水,用筷子翻动两次,立即盖上锅盖泡6—7分钟,挤干水份切成2公分长的小段,配上豆腐肠丝、诺邓火腿丝、蒜姜丝、盐等下油锅快炒1分钟左右,盛入盘子用大碗盖严,2至3分钟即可食用。其特点是辣香味特浓。
2021-08-12
原料为新鲜猪拱嘴、猪耳朵、猪粉肠、猪肺、猪肝、猪油、白糖、生姜、八角、草果、盐、酱油。制作时先把以上猪肉煮熟切成细薄片,装入锅内打入水,放在锅上煮,然后打糖浆,把糖浆倒入煮开的猪肉内,加入生姜片、八角、草果、盐等,用火煮熟即可食用。其特点是油而不腻、香浓可口。
2021-08-12
把晒干的包谷放入水中冲洗几分钟,立即捞出把表面水份晾干,拿去碾米机上去碾,然后去皮去屑,加工成大颗粒的“玉麦活”(白族语),再拿去磨面机上加工成粉。做面面饭时,拿适量的水放入包谷面内拌匀,反复用手搓,直至都搓成芝麻粒大小为止,然后放入锣锅内的米饭上或甑子内蒸熟即可。如果是放入甑子内蒸,蒸熟后把面面饭倒入簸箕中散上适量的开水拌匀后再放入甑子中蒸几分钟即可,白族语称其为“打回堂”,这样蒸出的面面...
2021-08-12

DALI TOURISM

董泽(1888-1972年),是东陆大学(今云南大学)创办人和首任校长、云南现代高等教育、金融、航空事业的先驱,著名教育家、经济学家、法国法兰西科学院院士…董泽先生的一生是光辉而灿烂的: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在近代中国社会风云跌宕的数次变革中,他从边远的云南山区宝丰踏上了救国为民的征途;作为革命者,在反对专制封建王朝统治中,义无反顾地投身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和护国运动,是20世纪初云南青年...
2021-08-13
张长,男,出生年月是1938/05,大理云龙白族人。曾做过乡村医生,文学期刊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云南省文史馆馆员,国家一级作家。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已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作家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等中央及地方出版社,出版诗歌、散文、短、中、长篇小说集十八种。2012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张长文集》6卷。计诗歌1卷、散文2卷、短篇...
2021-08-12
清顺治十八年(1661),云龙州城雒马井董氏家族中一户人家出生了一个孩子,族中取名善庆,小字兴培。家人因兴培聪明俊秀,就一意供他读书,以望将来科举成名。不料董善庆青少年时正逢吴三桂谋反,云南政局连年混乱,再加家道又日趋贫寒,为生计糊口,董善庆只得在雒马井附近几个盐井地区给人充当私塾教师,直到康熙四十九年才应科试,由州儒学廪生考取贡生。此时董善庆已五十岁了,他也无意仕途,遂自己设馆教书。澜沧江...
2021-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