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LI TOURISM

董泽(1888-1972年),是东陆大学(今云南大学)创办人和首任校长、云南现代高等教育、金融、航空事业的先驱,著名教育家、经济学家、法国法兰西科学院院士…董泽先生的一生是光辉而灿烂的: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在近代中国社会风云跌宕的数次变革中,他从边远的云南山区宝丰踏上了救国为民的征途;作为革命者,在反对专制封建王朝统治中,义无反顾地投身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和护国运动,是20世纪初云南青年...
2021-08-13
张长,男,出生年月是1938/05,大理云龙白族人。曾做过乡村医生,文学期刊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云南省文史馆馆员,国家一级作家。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已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作家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等中央及地方出版社,出版诗歌、散文、短、中、长篇小说集十八种。2012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张长文集》6卷。计诗歌1卷、散文2卷、短篇...
2021-08-12
清顺治十八年(1661),云龙州城雒马井董氏家族中一户人家出生了一个孩子,族中取名善庆,小字兴培。家人因兴培聪明俊秀,就一意供他读书,以望将来科举成名。不料董善庆青少年时正逢吴三桂谋反,云南政局连年混乱,再加家道又日趋贫寒,为生计糊口,董善庆只得在雒马井附近几个盐井地区给人充当私塾教师,直到康熙四十九年才应科试,由州儒学廪生考取贡生。此时董善庆已五十岁了,他也无意仕途,遂自己设馆教书。澜沧江...
2021-08-11
诺邓村黄氏先祖黄孟通是福建邵武人,明成化二年到诺邓任职五井提举,后因所辖顺荡井盐课任务未完成,朝廷究责,令其子孙补征盐课,黄孟通致仕回归福建,其后代留籍诺邓衍为一个黄氏大家族。黄孟通离开诺邓时留下一首充满乡愁情绪的诗:“荣仕滇南近十秋,闷对青山作酒筹。君恩放归思故土,诺阳风脉却难丢。留下儿孙居此地,崇山当作铁幞头。他日帝都若相会,只说邵武是故州”,寄托着对后人科举扬名的殷殷希望。清康熙三十九...
2021-08-11
清朝雍正三年(1725),云龙大井村马家出生了一个“生有异质,聪明绝伦”的孩子,取名锦文,别字梅阿。父母见少年马锦文天资超群,遂翻山越岭十多里,把他送到在诺邓村设馆教学的著名学者黄桂处启蒙受教。马锦文二十二岁那年,与自己的老师黄桂一起参加省城的乡试,师生竟双双中举。马锦文中举六年后赴京赶考,中乾隆壬申科(1752)进士,时年二十七岁的他成了云龙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进士功名的人。因清廷先授马锦文以...
2021-08-11
滇西自古多名士,而在清代政界人物中,杨名颺可称得上为白族官宦人物中的佼佼者。杨名飏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七月初四日出生在云龙州石门井。他六岁入私塾,十九岁考取优贡,因受学使器重乃随之进京任儒学教职。杨名飏在京城工作几年后回云南,从二十二岁到三十五岁,他先后在临安(建水)府、鹤庆州、楚雄府等地担任学正、训导、教谕等职。1808年杨名飏赴乡试中举,第二年赴京会试虽未考取,但已得朝廷安置于陕西...
2021-08-11
王九龄,字竹村,号梦菊,1880年出生于云龙石门井,自幼天资聪慧,勤奋好学、酷爱读书,考试获廪生后入省贡院就读,因成绩优越被清政府选送日本留学。1905年,王九龄在日本追随孙中山先生加入同盟会,并奉孙先生指令回云南活动,因人告密而再渡日本。1906年,王九龄参与云南反清组织“兴汉会”,辛亥革命前夕,他与其他同盟会员积极投入了反帝、反清的大革命运动。中华民国成立后,王九龄在云南军都督府、督军署...
2021-08-11
NaN-NaN-NaN
NaN-NaN-NaN

已经到底了~